断壁残垣见证了历史的全部,但你能看到的却可能只是片段
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端岛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最高峰时,岛上人口已经多达5300人,人口密度一度达到东京的9倍以上。面对岛小人多的局面,1916年开始在岛上兴建钢筋水泥的高层住宅,这也是日本最早的钢筋混凝土住宅。后来随着能源革命的到来,煤炭更多地被石油取代,端岛的煤产量和人口也逐步减少,上个世纪的1974年1月,端岛煤矿关闭,同年4月,端岛成为留下一堆废墟的无人岛。
在布满阴霾的天气里来这里游览,会让心情更加沉重。
从1891年到1974年,端岛煤矿为日本贡献了1570万吨的煤炭,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成为日本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毫无问题。然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段极其不光彩的历史,是我们军舰岛之旅行程中,始终也没有看到有书面文字描述,即使在展馆和旅游册页上也只字未提。
军舰岛的另一面。
很庆幸,我们的长崎之行有何云艳博士陪同,她在过去几年来一直在日本研究这段历史,因此她的讲解,为我们补上了那段宣传册上有意无意地没有提及的历史背景——
高岛上保留下来的矿车。
据何博士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在其殖民地朝鲜、以及当时佔领的中国、东南亚等地都强掳了许多劳动者,这一事实已经众所周知。但实际上,对中国劳工的强掳行为,早在帝国主义日本政府为伪满洲国制定《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及《北边振兴计划》之后,就已经正式实施了。且有研究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约有960万以上中国劳工深陷其中。
高岛陈列馆展示的矿工装备。
随着战事陷入泥沼,并为继续进行太平洋战争,帝国主义日本政府从中国和朝鲜强掳了许多年轻力壮的男性至日本国内,以弥补国内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1942年11月27日,东条英机内阁决议出《华人劳务者内地移入文件》,并于次年( 1943年)的4月至11月,进行了“实验移入”,共移入8批中国劳动者,计1420人。由于此次的“实验移入”被认为效果良好,1944年,次官会议再次决议出《促进华人劳务者内地移入文件》,由此进入“正式移入”阶段。
高岛陈列馆
据《日本外务省报告书》记载,自1944年“正式移入”开始至日本战败,共从中国本土强掳38935人前往日本,这些中国人被分别分配在日本全国的35家企业,共计135个事务所(劳动现场)进行强制劳动,最终造成6830人死亡。其中,有1042人被分配到长崎县。这些人均被分配到煤矿进行采煤工作。其中被分配到三菱公司旗下矿业所的中国劳工共有845人,其中端岛(军舰岛)204人,高岛205人,崎户436人。剩下的197人被分配在日铁公司的鹿岛矿业所。
保留下来的三菱公司标识
自194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为止,长崎县内移入的1042人中,共有115人死亡。短短一年间,死亡率高达11%,当时恶劣的劳动环境及超高强度的劳动状态可想而知。
告别军舰岛,也告别这段不堪的历史
我们去端岛时,由于超强台风的侵袭,岛上道路被破坏,所以暂时不能登陆游览,只能乘船绕岛参观,不过现在已经重新开放。在游览船上拿到的宣传册页有这样的描述:端岛海底煤矿的开采作业,在深达海面下1000米深处。在坡度极大,气温高达30度,湿度为95%的恶劣环境中,还时常伴随着瓦斯爆炸的危险,工作环境相当残酷。
高岛陈列馆一角
那么为什么这种强虏劳工的犯罪行为很少被提及呢?因为像军舰岛这样的矿区,都是一个个孤岛,岛上居民都是煤矿从业者和家属,由于严格的强制管理,即使是岛上居民也难以和矿工们接触,所以很容易就掩盖了类似的犯罪行为,即使是居住在附近的日本百姓,也并不清楚当时岛上发生的真实状况吧。
航拍的池岛一端
在距离军舰岛不远的处,有一个高岛,原本也是个煤矿,从高岛登陆后,徒步100多米建有一个展览馆,里面有关于这一带海岛煤矿的历史资料,并陈列着一些当年采煤工具等实物。
池岛的火力发电厂遗迹
在长崎的海面上,还有另一处煤矿岛,叫池岛,也被称为第二军舰岛。据说有的一日游行程是军舰岛加池岛,我们则是分成了两天,去军舰岛的第二天,又乘船去了池岛。
喜欢废墟旅游的人,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
池岛也被称为九州的最后一座矿山岛,它从1959年到2002年开采了43年煤炭,也算支撑了日本煤炭产业的最重要岛屿。
当年岛上一定有很多小朋友。
高峰时期的池岛上,曾住有8000多居民,到2002年煤矿关闭后,很多居民陆陆续续离开了池岛,目前岛上就只留下了230多位居民了,陪伴这些居民的,还有很多野猫。
现在这里是喵星人说了算。
比起军舰岛的阴郁气氛来,池岛上即使90%的工业建筑都已经沦为废墟,依然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岛上一座挺大的学校里,我们没看到有学生上课,一问才知,原来现在这里只有几个学生了,但学校依然在正常教学中。这是一个老师比学生多的学校。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午饭时间,所以学校也安静得像“废墟”一样。
这个小家伙一直警惕地看着我们。
岛上的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器等工业遗存,都已经开始生锈了,很像电影的布景城。作为游客,我们觉得这里相当有趣,但换位思考一下,不知道剩下的那200多居民,怎么能在这里生活下去呢?据说,岛上最后一家理发馆,也在2017年就关门了,岛上居民理个发都得坐船到城里理发了吧?
往来于池岛和长崎之间的滚装船,汽车可以开上岛去。
(特别感谢何云艳博士为此文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